医保目录调整会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近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启动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提出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第二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中选药品,及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等纳入申报范围。与此同时,经综合考虑被评估认为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目录内的“僵尸药”、国际上普遍退市的药品、可以被替代的价格高但谈判未成功的独家药品等将被调出目录,为临床价值高的好药腾出空间。
国家医保目录原则上每两年调整一次
今年9月1日实施的《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国务院医疗保障行政部门建立完善动态调整机制,原则上每年调整一次。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有利于及时增加创新药、急需药,调出疗效不理想的药品。去年,医保目录新增148个品种,调出150个品种,获得舆论肯定。今年调整医保目录的基本思路,也与公众的期待相契合。
将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纳入申报范围
这对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减轻新冠患者用药负担具有重要意义。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巨大,短期内很难完全结束,此次医保目录作出针对性调整很有必要。继续把集中采购中选药品纳入申报范围,能让参保者享受集中采购带来的红利。同时,把临床急需的创新药纳入申报范围,有利于提升临床救治效果、降低患者救治成本。
此次要把目录内的“僵尸药”调出目录,是为了给临床价值高的好药、新药腾出空间;把可以被替代的价格高但谈判未成功的独家药品调出目录,可以为医保基金和患者双方同时减负。
也就是说,今年医保目录调整,无论是要请进来的药物,还是请出去的药物,对用好医保基金和保护患者利益都是有利的。同时我们要看到,这次医保目录调整除了“请进请出”外,还有着其他方面的多重价值。
这种调整思路会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
由于腾出空间后把救命好药请进医保目录,这些好药不仅是刚需产品,而且很多是“集采药”价格低,这意味着调整后的医保目录,临床价值远大于调整之前,节省的成本也远高于调整之前。
从治疗效果、经济效果、民生效果看,一次调整将会产生多方面的积极效应,而受益者包括患者、医保基金、医疗机构、入选医保目录的药企等。
医保目录的药品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之前风险大于收益的药品、 “僵尸药”、国际上普遍退市的药品等占据了医保目录一定空间,说明目录内药品结构比较老化,与临床用药需求不相符。而“去老换新”之后,能够让医保目录药品结构与时俱进,与临床需求相匹配。对患者来说,医保目录有更多好药可供选择;对药企而言,也能根据医保目录药品结构变化去调整产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