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推进会议圆满
11 月 21 日在山东单县举办的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先用后付新模式创新应用推进会单县人民。此次会议聚焦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痛点,以 “先用后付” 创新模式搭建产学研合作桥梁,山东朱氏药业集团作为当地核心企业深度参与,推动会议取得了诸多实质性成果,以下是详细内容:
参会阵容强大,层级覆盖广泛单县人民
本次会议汇聚了政企学多方核心力量。菏泽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楠、单县县委副书记于虎等领导出席,22 个镇街及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到场统筹协调;学术端有山东大学张希华、北京大学赵美萍等 9 位高校及科研院所**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李景虹教授还通过视频方式参会并肯定会议模式;产业端以朱氏药业为代表的当地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参会,形成 “搭台、学界赋能、企业落地” 的完整参与体系。
核心环节务实,落地多项合作单县人民
会议不仅有政策解读与学术分享,更侧重成果落地,多个关键环节推动合作落地。一是企业经验分享,朱氏药业集团总经理祝蕾详细介绍了企业采用 “先用后付” 模式与**合作的实践情况,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产业转化案例。二是完成聘任与签约,单县县委副书记于虎为四川大学樊渝江教授颁发**聘任证书,祝蕾为中国海洋大学缪锦来等三位教授颁发企业技术顾问聘书;同时朱氏药业还分别与中国海洋大学王鹏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朱先伟教授签订 “先用后付” 模式合作协议,让产学研合作有了明确的推进载体。三是学术与项目推介,北京大学赵美萍教授、四川大学樊渝江教授等分别带来分子诊断、生物医用材料研发等主题的学术报告,自然资源部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曲长凤还开展了新型海藻多糖医用生物材料的项目路演,为企业对接技术成果搭建了桥梁。
模式意义重大,助力产业升级
此次会议推广的 “先用后付” 模式,对生物医药产业意义深远。该模式打破了传统产学研合作中企业前期投入高、技术落地风险大的壁垒,让企业能先将实验室成果投入生产线试用,再根据转化效果支付相关费用,大幅降低了企业引入新技术的门槛。菏泽市科技局副局长王楠也强调,单县作为菏泽生物医药产业重要增长极,探索这一模式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的关键举措。而朱氏药业等企业的积极参与,既彰显了企业推动产业创新的担当,也为自身积累了科技资源,未来这类合作或将加速重组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落地,推动单县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咨询电话:18866154023(同微信)
(发布人:sd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