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患者舒适度的研究
冠心病介入诊疗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G)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介入术后股动脉穿刺点,多采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进行止血处理,且为避免穿刺局部出血形成血肿,一般砂袋压迫6h,静卧24h,同时患肢制动12h,患者常因此产生恐惧心理,担心不能忍受术后肢体制动带来的痛苦,并且部分患者术后还会出现尿潴留、腰部酸痛及周身不适等症状[1]。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明显缩短了患者卧床时间,减少术后不适感,提高其舒适度,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2004年1月-2005年6月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100例。均为择期手术,术前凝血功能正常、术中股动脉穿刺一次成功。按术后是否应用血管封堵器止血,分为2组,各50例,其中应用血管封堵器组男36例,女14例,年龄48~76岁,行CAG37例,PCI13例;未用血管封堵器组男38例,女12例,年龄47~73岁,行CAG38例,PCI12例。
2.方法。未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CAG或PCI拔除鞘管后,手指按压股动脉穿刺点30min,观察无出血,覆盖10~20块无菌纱布,外用弹力粘贴绷带加压包扎,并以1.0kg砂袋加压6h,患者平卧且术侧下肢制动12h,卧床24h后下床活动。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CAG或PCI操作完成后放置美国圣犹达医疗用品公司生产的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切口以2块无菌纱布覆盖,无需加压包扎,卧床3h下床活动,卧床期间,平卧或侧卧均可。
3.观察指标。(1)血管并发症:观察术后24h内股动脉穿刺处出血、血肿情况。(2)与患者舒适度相关的生理心理指标:腰背酸痛、下肢麻木疼痛、排尿困难、精神紧张、焦虑、失眠等不适症状。
结果
1.血管并发症。未用血管封堵器组发生穿刺处血肿1例,无出血,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无血肿出血发生,2组血管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
2.患者舒适度。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明显优于未用血管封堵器组,差异有显著性(表1)。
讨论
Angio-seal经皮血管封堵器是一种用于血管封闭的新型止血装置,由锚泊装置和递送装置2部分组成。其中锚泊装置包括3个可吸收组分,即由丙交酯和乙交酯构成的可在血管内展开的锚、覆盖于血管外壁的明胶海绵以及一段可吸收缝线。在CAG或PCI操作完成后置入,使管腔内侧壁的锚和外侧壁的明胶海绵夹住并紧贴管壁,从而牢牢地封闭股动脉穿刺点伤口,达到很好的止血处理效果,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患者舒适度。
1.腰背酸痛、下肢麻木不适。是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多的主诉,主要是由于术后严格平卧和术侧肢体制动、长时间处于强迫伸直位所致。另外,与患者惧怕穿刺处出血致肌肉过度紧张以及局部砂袋加压所致[2]。未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多出现此症状,其中有1例症状严重患者卧床24h后,下床活动时术侧肢体疼痛麻木而不能行走,经对症处理后方好转。形体调理理论认为:在荷重和紧张的情况下,骨骼肌将进行较长时间的收缩,其所做的功逐渐减少,做功能力也会降低[3]。应用血管封堵器组患者,术后可采取舒适卧位,在轻松舒适的状态下休息,避免了上述不适症状发生,本组仅有1例患者由于过度紧张而不敢变换体位出现腰背酸痛。
2.排尿困难、尿潴留。杨晓光报道,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出现尿潴留的主要原因是不习惯平卧排尿而出现尿潴留占38.75%,术后疼痛引起尿潴留占13.75%,精神因素包括怕暴露及不敢移动引起尿潴留占12.50%等[4]。尽管术前指导患者练习床上排尿,但术后多种原因仍致使部分患者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同时,介入诊疗术后患者需要多饮水以增加造影剂从肾脏排泄,而患者往往怕排尿困难不愿意多饮水,以致造成不良后果,或因不适应平卧排尿而行导尿,增加感染机会[5,6]。杨晓泉等报道:患者多在术后3~4h即开始有排尿的需求[7]。应用血管封堵器后患者在床上可自由更换体位,术后3h即可下床,因此,无需担心床上排尿问题,即使在所需卧床时间内有尿意,也可缓慢下床于床边排尿,本组患者无一例出现排尿困难、尿潴留现象。
3.精神紧张、焦虑。是术后患者心理不适的反应,从而导致失眠,多由于术后卧床时间长、卧位不舒适、不能正常活动、生活不能自理需要他人照顾等引起。使用血管封堵器后,患者采取舒适卧位,下床活动时间提前,生活可自理,勿需床上排尿,满足其自尊需要,缓解紧张焦虑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态,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此外,本研究还表明,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应用血管封堵器的患者,术后卧床3h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有报道,冠状动脉造影应用血管封堵器者术后1h可在床上活动,4h逐步下床活动,PTCA应用血管封堵器者术后4h床上活动,6h下床活动[8]。至于应用血管封堵器者术后卧床时间能否进一步缩短,有待于再研究。
责任编辑:小徐 WWW.1168.TV 2010-5-8 10: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