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把自己没完成的事强加给孩子
可寄托一重,压力一沉,无法掌舵,孩子就“不听话”了,于是家长更是变本加厉指责。爱的心态实践了“逼”的行为,这对孩子的成长将是致命的伤害。不但可能在孩子幼小心灵里形成阴影挥之不去,更易造成心理障碍。
心理压抑得不到排解,善良天性得不到释放,小阳用离家出走来抗争,来实施“报复”.也许离家出走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了”.要知道,每种习惯的背后,都渗透出一种疲劳:或感慨,或无奈。当孩子的内心排斥感积蓄到一定力量,当内心洪水盛满,心里堤坝倒塌,必然像“堰塞湖”一样危机四伏。这时,孩子的“报复”行为,成了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悲哀。
从小阳事件中,我们看到了家庭教育中的隐忧,同时折射出了目前一些素质教育下的“应试管理”的弊端。德国着名社会学家U·贝克**提出风险社会概念,这风险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军事的,并将其分为社会风险和个人风险。家长将孩子视为“个人财产”进行训教,个人意志一旦背离家庭教育法则,极容易出现一种无法预测的“个人风险”.而破解“个人风险”的成本,将会变得异常沉重:对孩子来讲,荒废青春,因叛逆误入歧途;对社会来讲,增添不安定因素,扩大了潜在的“社会风险”.
逼孩子按自己的意愿成长,是一种典型的家庭“软”暴力。多给孩子一份鼓励,多给他们一份赞美,用真诚和感化来铲除萦绕内心的羁绊,是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为了孩子健康成长,请不要让他们的“非暴力不合作”愈演愈烈,请不要“逼”孩子游离于本应和谐的家庭围墙外。一旦如此,我们看到的将是,无数在家门口徜徉徘徊、无奈冷漠的孤独身影。
责任编辑:刘益宏 WWW.1168.TV 2012-6-28 17:5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