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乳癌防治误区

健康知识2012-05-05 12:00:00526阅读

    误区1:中年或更年期妇女才需预防乳癌**观点:预防乳腺癌应从14岁开始在我国,乳腺癌的发病高峰年龄在40至60岁,因此很多人都以为乳腺癌是中年以及更年期妇女才会罹患的疾病,其实不然。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主任中医师郭智涛表示,年轻女性和老年妇女一样会有乳腺癌的风险。从月经初潮开始,女性的乳腺开始发育,且定期受雌激素的刺激,呈现出周期性的增生、复旧。如果这种增生跟复旧失去应有的平衡,乳腺的结构就会产生病理性增生,增加乳腺癌的风险,甚至罹患乳癌。而绝经后的女性,也可因不科学地补充雌激素等因素而使乳腺发生病变。
    *近的研究表明,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女性人群中乳腺癌发病率连年上升,并且呈年轻化发展趋势。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乳腺科近两年接诊的乳腺癌患者中,40岁以下的占了15%-20%,其中不乏20-30岁的年轻白领,而70岁以上的患者也有所增加,所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高年龄为96岁。
    “由于以为乳腺癌是中年妇女才多见的疾病,很多年轻女性根本没有自我检查乳腺和定期体检的意识。尤其是未婚女性,常常因为害羞、无知的原因而不敢主动就医,因此错过*佳治疗时机。”郭智涛认为,预防乳腺癌应该从14岁开始,每月自我检查,有乳癌家庭史或者是乳腺癌高危因素的女性更要定期检查。18-39岁建议每半年接受一次乳腺专科医生的检查;40-69岁每年做一次乳腺X光摄影检查,每半年接受一次乳腺B超和专科医生的检查。    误区2: 乳房自检是*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观点:单纯靠触摸乳房很容易误诊漏诊很多人都认为乳房自检是*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其实这是错误的。郭智涛指出,由于乳腺癌无特殊的前期征兆,甚至无不适症状,直至中期才可触及持续缓慢**的微痛性肿块,所以,单纯靠临床触诊,即便是有经验的专科医生都有可能漏诊,更何况普通的人群,她们不具备乳房触诊的技巧,更有可能耽误疾病的诊断。而乳腺癌的治疗效果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对保障生命安全和提高生活质量有很大的益处,早期乳腺癌临床见效率可达90%以上。
    郭智涛表示,常见的乳腺癌普查手段有:
    1.乳腺钼靶照片:主要适合40岁以上女性或3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准确率达到90%,不仅能诊断乳腺良性、恶性病变,还能发现乳腺结构不良、微小钙化等可能的乳腺癌早期病变。    乳腺B超:适合所有年龄段的女性。特别是青年女性乳腺组织较致密、较敏感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的乳腺检查。但对微小钙化的检测敏感性不如乳腺照片。两种方法互补,可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
    3.纤维乳管内窥镜的检查:适用于乳头有血性或清水样溢出者,在内窥镜下能直观地检查出乳管内微小的病变,检查微痛苦。
    4.真空辅助活检:病理诊断准确率几乎达**,适合于临床可疑乳腺肿块的确诊。
    误区3:得了乳腺癌只有“一切了之”
    **观点:医学进步让“保乳”成为可能,但并非不手术得了乳腺癌真的只有“一切了之”吗?郭智涛介绍,以往乳腺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但随着医学的进步,其治疗手段已大有改进,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可以尽量保留乳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以前的“一切了之”进入“保乳时代”。而所谓的“保乳”并非不手术,而是在保证完整切除癌灶的同时将手术范围减到*小,*大限度地保留乳房形状。在成功的病例中,乳腺癌术后的外形改变就如同普通的良性肿物的切除,仅仅遗留一条小小的疤痕。

        责任编辑:鲍庆义    WWW.1168.TV    2012-5-5 11:26:28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