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不上火的饮食
中秋小长假过后,不少市民感到早晨起床后口干舌燥,有的还出现了便秘的情况。**表示,从中医节气看,中秋是气候转换分界点。一过中秋,天气明显转凉,早晚温差大,人体新陈代谢渐缓,容易感冒、咳嗽。除易患呼吸道疾病外,有些人还会上火,出现皮肤缺水、大便干燥的情况。
**提醒说,秋季早晚温差大,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暑“燥”,很容易伤肺伤胃,所以要特别注意养阴防燥,润肺益胃。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用加湿器,让室内保持一定湿度。没有加湿器的家庭要多用湿拖布拖地,保持室内的清润。
除此之外,**还建议,中秋过后可以适当多吃些蔬菜。应少食葱、姜、韭、蒜、辣椒等辛辣食物,同时应多吃芝麻、糯米、蜂蜜、甘蔗、菠菜、木耳、雪梨、鸭肉、乳品等柔润食品,身体虚弱者还可以吃些米粥来养胃生津。如果出现口角溃疡等上火症状时,除了要及时补充维生素C外,还要多吃菠菜和西红柿,多饮水,给身体补充水分。
几种缓解秋燥症状的简单小方法:
1、自然补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
若在白开水中加入少许食盐,水分就不那么容易流失。蜂蜜的成份主要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等,在秋天经常服用蜂蜜,可以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点蜜水,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2.吃或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入秋后,在饮食上,很受年轻人欢迎的油炸、烧烤、辛辣肉食,如羊肉串、麻辣火锅等就应该少吃了。因为在“燥”字当头的秋天,这些食物会促使肺胃生热、唇舌干燥、口干口渴。在生活中,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葱及酒等均属于温热之品,食后容易上火。当然,将少量的葱、姜、辣椒作为调味品,问题并不大,但不要常吃、多吃。
3、“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秋补”应该多吃些百合、银耳、枸杞等之类的食品,无论是褒汤还是熬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即可滋阴润燥又有养阴清肺的功效。还有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等黑色食品及山药、薏米、糯米……均可起到补益气血、健脾补肾的作用。也可以选一些药材,如党参、枸杞、淮山佐以瘦肉、鸡肉等炖汤。冬虫夏草、雪蛤、阿胶等也是秋天进补的佳品。
值得一提的是,秋天的栗子有百果之王的美称,既可以补脾健胃,又能够补肾强筋,还具有活血止血作用。用栗子煮粥吃,能补中气,单独蒸、炒,剥壳而食,不仅口味好,而且营养价值高。
4、秋季的梨子和柿子也可润燥梨具有润燥消风,镇咳止喘,清心降火的作用,可以缓解“秋燥”,醒酒解毒。生梨性凉,老年人不宜一次吃得过多。柿子中含碳水化合物很多,主要是蔗糖、葡萄糖及果糖。它富含果胶,它是一种水溶性的膳食纤维,有良好的润肠通便作用,对于纠正便秘,保持肠道正常菌群生长等有很好的作用。
提醒:秋气应肺,燥为秋令,秋燥之气*易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养生重在养肺,而养肺之法重在滋阴,切忌秋冻过头或盲目滋补。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10-11 11:4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