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常喝水易得五种病

健康知识2012-11-27 12:00:001160阅读

  95.3%的人不会喝水“忙了一天,一口水都没喝。”在北京某会展公司工作的小宇抱怨。他每天要辗转多个地方进行工作,“根本顾不上喝水,要喝也是在外面买瓶饮料。”一直在电脑前办公的张丽平时喝水也很少。“饮水机离得远,接水太麻烦。我一般就是早上接一杯水,渴了喝一小口,到下班正好喝完,还不用常跑卫生间。”
  对于以上两个事例,**感叹:“他们喝水的方式都不对,身体肯定处于缺水状态。现在的上班族喝水太少,老一辈都是拿着大搪瓷缸,一天至少4大缸。”此外,很多人喝水的方式也有误区,比如饮水机从来不洗;自来水一烧开就喝;喝千滚水;用饮料代替水;不渴不喝水等。
  据**参与的《中国水与生命质量认知调查报告》显示,有95.3%的人不会喝水;65.9%的人渴了才会喝水;定时定量规律喝水的人只有4.7%。久坐不动、经常熬夜、大运动量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缺水的状况。
  缺水带来很多病不少人认为,缺水就是口渴,喝几杯水就能缓解。对此,**表示,身体缺水还和许多常见疾病息息相关。
  大脑萎缩人的脑部有75%是水,缺水第*个影响到的就是脑,水分太少,会让人感到疲劳,反应迟钝。《人类大脑研究杂志》*新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大脑在缺水状态下会出现萎缩现象。若是长期或严重缺水,则有可能损伤认知能力。
  便秘人主要靠肠道吸收营养。一旦缺水,肠道后半部分的蠕动就会减缓,水分被肠道吸收,排泄物就会失去水这个润滑剂,堆积于体内,从而导致便秘。
  尿路感染很多人认为尿液是人体的“垃圾”,它能够带走尿素、尿酸等多种“毒素”,也能帮助冲刷泌尿道,防止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如果喝水太少,没有足够的尿液及时将细菌带走,就会增加尿路感染的风险。

  皮肤病北方地区,很多人在干燥的春、冬季会出现皮肤干痒等问题。**表示,这是由于空气干燥容易带走皮肤表面的水分,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弱而导致。
  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充足的水分有利于营养素在体内的吸收和运输,可及时将代谢物排出,便于血液循环。如果缺水,体内新陈代谢容易发生异常,加上其他不良生活习惯,一些慢性病容易找上门来。此外,肥胖、肾脏疾病、过敏以及一些精神类疾病也都与缺水有关。
  好好喝水能防病正确喝水不仅能促进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还能够防治疾病。
  可以防动脉阻塞。阻塞的动脉像堵塞的下水道一样,妨碍了心脏与身体的血液交换,多喝水有助于动脉的通畅。
  能降低心血管死亡率。美国科学院总结,当心脏供水不足时,血液循环会不太顺畅,导致人体感到疲劳,而疲劳正是心脏病患者发病前常有的征兆。
  可预防大肠癌、膀胱癌。**说,喝水可以增加排尿、排便次数,把可能刺激膀胱黏膜、结肠的有害物质,如尿素、尿酸等排出体外。
  喝水记住5个数字如何判断自己身体是否缺水呢?美国“福克斯新闻网”近日公布了身体缺水的十大信号:口腔干燥、舌头肿胀、小便深黄、便秘、皮肤缺乏弹性、心悸、肌肉痉挛、头晕疲惫、感觉过热、没有眼泪等。如果发现已经出现这些信号,就要注意一下了。在生活中,**建议牢记这5个数字,让身体喝够水。
  1200毫升。**表示,2000毫升是人体一天所需要的水分总量,食物中可提供很大一部分,成年人每日需饮水至少1200毫升,也就是两瓶矿泉水。
  21分钟。这是水进入全身细胞的时间。掌握好后可进行自我调节,比如饭前半小时喝水,有助于消化。
  25度。25-37℃的水对人体健康*有利,太凉或太烫的水都不适合长期饮用。
  5次。人体每天须排掉1400—1500毫升的尿量。膀胱每次的储存量大约是200—300毫升,因此,每天去5—7次洗手间,才表示喝够了身体所需的水分。
  4种人。**说,4种人要特别注意喝水方法。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患者,都不能喝太多的水,更不能猛喝,以免加重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刚剧烈运动后的人不能一下喝太多的水,容易引起意外。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