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的用量和用法,中药和西药的服用时间
服用中药的时间都有讲究的,而且特殊病证需要同时服用中药和西药,也是需要区分服用中药和西药的时间间隔。对大多数药物来说,如果医生无特别嘱咐,一般在饭后两小时左右服用,通常需一天口服2次。
中药与西药:服用间隔1- 2小时为好,因西药容易同中药里的鞣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失去药效。
散寒解表药:应趁热温服,服后可喝少量热粥,以助药力,随即上床休息,盖上被子,捂至全身微微出汗为宜。
清热解表药:宜放至稍温凉后服用。
温阳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汤)宜于清晨至午前服用,中医学认为,这“使人阳气易达故也”。
驱虫药:应在睡前空腹服用,不宜在饭后服用。
安神药:应在晚上睡前服用,不宜白天服用。
口服是临床使用中药的主要给药途径。服用方法是否得当,对药物疗效有一定影响。
汤剂:宜温服,寒证用热药宜热服,热证用寒药宜冷服,此即《黄帝内经》所谓“治热以寒,温以行之;治寒以热,凉以行之”的服药方法。
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质硬者,可用开水融化后服。
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入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刺激咽喉。
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恶心、呕吐。
冲剂、糖浆剂: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用少量开水冲服,也可以直接吞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