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是一种精神疾病
近两年,“社恐”这个词频频走进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前段时间,在光明日报“青年说”发起的网上调查中,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一个**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
什么是社恐
社恐,即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会交流障碍,医学上属于一种精神疾病,属于焦虑症的一种,在临床上有直接的外在表现。《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将其定义为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即个体在公开表演场合和社交场合下担心被人审视,害怕自己会出丑和行为窘迫。
社交恐惧 ≠ 社交恐惧症
但具体来说,并非所有对社交恐惧的情况都可以叫做社交恐惧症。
比如一个害羞的人,对社交活动场合也会有一定的紧张、焦虑心理,甚至还带有一定的回避行为,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在场的,一旦离开了即时的情境,就会消失。而真正社恐的人,恐惧程度要更深,发生时间持续更长,还伴有自主神经症状,带有明显的影响社会功能。
“社恐”存在被泛化的倾向
一些文章就将社恐的外在表现简单归结为:不喜欢在酒桌上敬酒、遇到熟人不敢打招呼、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在餐馆结账时不敢大声呼叫服务员、坐公共汽车到站时羞于让司机停车,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错过站、宁可点外卖也不愿意和老板面对面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