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太冷太热都易诱发
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在季节更替之时,秋冬早晚温差大,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
什么是“心衰”
“心衰”是心力衰竭的简称,也称心功能不全,是心血管疾病发展到了严重的阶段,这时心脏的泵血功能衰退,输出血量不能够满足身体各个器官及组织代谢的需要,而器官和组织中的血液也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简单讲,心脏就像人体的一个血液供应水泵,24小时不停地把血管内的血液泵到各个组织器官,而心衰就是心脏这个水泵无法正常工作,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泵出和回流。
“心衰”的常见症状
1、心衰*早出现的表现为呼吸困难,这是左心衰*典型的症状。
2、心衰患者常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睡觉容易憋醒,平躺时会有胸闷、气促等表现,往往在改变体位后如垫高枕头、坐起后症状有所改善,
3、若患者是右侧心力衰竭,则会表现出下肢水肿,尤其是脚踝处水肿,并且在早上和下午水肿变化不明显。此外,部分心衰患者还会伴有血压偏低(90/60)、嘴唇发紫、食欲不佳、四肢末梢的皮肤冰凉(血液循环不好)等症状。
引起心衰的疾病及危险因素
根据临床表明,冠心病、高血压都是心衰的主要危险因素。除此之外,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贫血、甲状腺机能异常等也可以导致心衰发生。
除了一些基础疾病会导致慢性心衰的发生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危险因素也会导致心衰的急性加重。
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在秋冬季要防止心衰急性发作,一定要注意这几种情况:*常见的诱发心衰急性加重的原因是感染(尤其是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活动量的增加、擅自停药、摄入水分盐分过多、应激状态(如意外创伤或情绪激动)等。
心衰患者若伴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出现血压飙升或血糖控制不佳,也会加剧心衰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