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高血糖 不容忽视!

健康知识2011-01-24 12:00:00860阅读

  现已查明,某些药物如果服用过量或药物本身具有升血糖的不良反应,人体的血糖水平就会随之升高。这些药物包括β-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皮质激素、烟酸等。*近又有报道说,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或抗精神抑郁药治疗的患者,糖尿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药物升高血糖的潜在不良反应,在正常人群,通常会被胰岛素代偿性的分泌增加抵消,血糖仍可维持在正常水平。但对易患糖尿病的个体或糖尿病病人,在使用这些药物时,由于糖耐量损害,就有可能引发糖尿病或使糖尿病病情恶化。
  一.激素类药物
  1.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是参与血糖反向调节的重要激素,通过促进脂肪生成和异生、减少糖原合成等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导致血糖浓度的升高。
  2.性激素 有资料表明,服用口服避孕药者糖耐量损害的发生几率(16%)高于不用药者(8%)。前者的空腹血浆胰岛素、甘油三酯和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都高于后者。这种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避孕药片中含有炔诺酮和炔诺孕酮,前者的升血糖作用较弱,后者则有强烈的升血糖作用。
  3.生长激素 对于生长激素水平降低的老年人,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使体内的脂质构成发生有益的变化,但是这种疗法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关节痛、腕管综合征和血糖升高。
  二.拟交感神经药物
  1.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拟交感神经药经常被用来预防早产,但它们可能引起高血糖症,尤其在与倍他米松合用时,高血糖症更容易发生。与其他人相比,糖尿病病人在静滴沙丁胺醇时,会出现更高的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和甘油三酯水平。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拟交感神经药物剂量的减少而改善,终止治疗则可消失。
  2.氨茶碱 氨茶碱过量可引起心律不齐、高血糖症、低钾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
  三.抗高血压药物
  某些抗高血压药可增加发生糖耐量损害的风险。研究表明,使用对糖代谢有不良反应的抗高血压药,尤其是利尿剂(发生糖耐量损害的风险比安慰剂高5倍)和β-阻滞剂(发生糖耐量损害的风险比安慰剂高6倍),可以引发糖尿病或恶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四.抗精神抑郁药物
  许多精神药品可引起高血糖,如利眠宁、洛沙平、阿莫沙平、酚噻嗪、氯氮平、米安色林等。这些药物被普遍应用,但它们的升血糖作用通常并不严重。
  五.蛋白酶抑制剂
  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在开始用蛋白酶抑制剂抗HIV病毒治疗后或长期使用后,高血糖症的发生率在3%~17%。许多**都不赞成中断抗病毒药物以减轻高血糖症,尤其是在病毒控制稳定的病人。现在推荐的方法是在开始蛋白酶抑制剂治疗之前和第*年治疗中每3~4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保持稳定,则可减少血糖监测次数。
  六.其他药物
  除上述列举的药物外,其他能引起高血糖的药物还有许多,如硫喷妥钠、苯妥英、烟酸、硫丹、甘油、异烟肼、萘啶酸、利福平等。
  总之,药物对于糖代谢的影响,是与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以及反向调节激素的作用相互联系的。深入了解药物对糖代谢的不良反应和它们的机理,有助于糖尿病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24 17:53:39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