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健康知识2011-03-19 12:00:00972阅读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一系列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累及大、中、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现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渗出和出血等微循环障碍,成为多种脏器的病理基础。眼部各组织均可受侵犯,表现为各种不同的症状,如角膜病变、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病变等,其中*常见的糖尿病眼病为白内障和视网膜病变。
  60%~65%的糖尿病患者都伴有晶状体病变。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和房水中葡萄糖含量增多,使晶状体细胞内糖醛还原酶活性增强,形成过多的山梨醇在细胞内聚集,渗透压增高,导致晶状体细胞和纤维吸收过多的水分而肿胀,变性,*后发生混浊。
  糖尿病性白内障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一种为真性糖尿病白内障,多发生于30岁以下青年人,发病率在10%左右,常双眼发病,病情发展迅速,在几天或几小时发展至晶状体完全混浊;另一种为伴发性糖尿病性白内障,即指老年人糖尿病白内障和老年性白内障合并存在,其发病率大约是单纯老年性白内障的2倍。在糖尿病诊断患者中白内障可高达57%,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第2位,多发生于45岁以上患者。目前来说没有任何药物可使已经混浊的晶状体再变为透明,一般可选用法克林、卡他林、白内停、睛可明滴眼或口服维生素A,维生素B2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糖尿病并发症中*常见,而且是早期看到的重要病理改变。视网膜血管是全身**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血管,通过对视网膜血管的观察,有助于其他微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在体检中查眼底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而诊断出糖尿病的约占发病总数的30%;而在确诊糖尿病后,病程在5年以下者眼底改变为38%,病程5~10年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大约55%,病程10年以上者发生率增高至69%~90%。可见无论有无糖尿病,都要及时了解自己的眼底血管是否出现了变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理是由于长期高血糖侵害,造成视网膜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血管腔狭窄、血流滞缓和微循环障碍,引起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同时毛细血管变脆,微血管瘤出现,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出现点、片状或絮状出血、渗出。此时会出现视物模糊、重影、眼涨、疼痛、视野缩小、视力减退等,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就会进一步引起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增殖性病变,进而发生视网膜脱离、继发性青光眼等,*终导致失明。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3-19 17:19:29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