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咳嗽能自救
密码1:学会心肺复苏术
【送给家人*好的一份礼物,莫过于学会这套简单有效的心肺复苏术。也许,生命的奇迹就此诞生。】
对于突发心脏病的患者来说,第*时间、第*地点、第*目击者的急救措施非常重要。那么如果遭遇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该怎么办呢?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四病区主任黄力给出了以下建议:
保持镇静,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不要随意搬动患者,*好让患者平卧,并判断患者的意识。如果患者已经意识不清,要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以防误吸呕吐物引起窒息。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对发生晕厥的患者进行人工胸外挤压,这目前已经被证实是对这类患者*好的急救方法,比起人工呼吸来,该方法抢救成功率更高。具体做法是让病人平躺,急救者跪在病人身旁,两手重叠连续挤压病人胸骨下半部,挤压时使胸骨下陷4~5cm,每分钟100次,注意手法不要太重,以免导致病人肋骨骨折。
此外,如果病人出现心脏骤停,还可以对病人的心前区进行拳击,拳击的部位是病人左胸前乳头部位。拳头举高20~30cm,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要有力。
密码2:主动咳嗽能自救
【每个人都应该牢牢记住并互相提醒:突发心脏病时,尽你的全力大声咳嗽!】
中日友好医院全国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中心四病区主任黄力告诉记者,医学研究证明,冠心病、心肌病发作、发生心律失常时,感觉心慌难受时,主动、发自肺腑的咳嗽,以及“探吐”都是行之有效的心脏意外自救术。这些方法都是通过刺激患者的迷走神经达到自救的目的。
“探吐”就是拿勺子刺激自己的喉部,感觉恶心导致呕吐。
咳嗽是一种迅速、有效、简便、易行的“心脏复苏术”,已使许多病人免于死亡,给以后的抢救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在美国的许多大医院,心脏病病人都首先要接受一种咳嗽自救训练和告诫,以便在心脏发生意外来不及呼救或医务人员未来得及抢救时,作为一种应急的自救术。
濒危的患者能有力量和时间咳嗽自救吗?**认为肯定有。因为心脏在停跳前人们都有几分钟的清醒时间,只要不惊慌失措,求生的欲望足以让人大声地咳几下。这种自救措施随时可以应用,并且是任何现代心脏自救措施难以取代的。
此外,老年人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病人,心血管的调节和顺应性较差,在卧床稍久或蹲厕起来后,因血压调节“不到位”,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进而诱发脑缺血,发生晕厥。为防意外,在起床或蹲厕起身时,先吸足了气,再用力咳几声,就能防止发生晕厥。这是因为在咳嗽时,能挤压肺循环,使血液流入心脏,并通过“震撼”使心脏加快收缩,收缩期血压可上升6.66~10.66千帕,对改善大脑供血既是未雨绸缪,又是雪中送炭,能有效地防止晕厥和跌倒。
密码3:定期体检除隐患
【**别以为心源性猝死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的病例证明,冠心病出现了年轻化趋势。因此,定期体检无论对于老人还是年轻人来说同样重要。】
很多人以为自己没有心脏病,因此心源性猝死这样的事情决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然而**提醒,没有心脏病史并不是说就没有心脏病,有些可能只是未及时检查出心脏病。有的冠心病患者临床表现并不明显,或者不是特别典型,有时甚至表现出胃痛、胃胀、恶心、呕吐等类似消化系统疾病的症状。还有的患者偶尔有胸闷、气短等心脏病症状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也没能得到及时诊治。
因此**建议,20岁以上者*好每2到3年做一次心脏病检查,30到45岁人群每年一次,45岁以上人群每年两次。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以及吸烟、喝酒的人群,中老年人,都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尤其要重视对心脏病的体检。平时如果有胸闷、胸口疼痛等情况,都该去医院查查有无冠心病。
密码4:放弃不良生活习惯
【既然已经成为了习惯,想要改变自然很困难。然而,为了健康只能有取有舍——彻底告别酗酒、吸烟、熬夜、大鱼大肉吧。】
心脑血管病突发猝死,很多与工作压力过大、生活方式不良等高危因素有关,喝酒、抽烟、熬夜、缺乏锻炼等是公认的损伤身体的生活方式。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或过度劳累的人士,特别是有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的家族史的人士,需要改变一下生活习惯。
首先,坚持运动。建议正常人每周做3次以上有氧运动,每次不少于30分钟。而对于老人和心脏病患者来说,应该选择轻柔舒缓的运动,如跳交际舞、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等。
其次,平衡膳食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突发也很有必要,早餐一定要吃,饮食要清淡少盐,少吃熏烤食品及大鱼大肉。*好是肉类、豆制品、蔬菜、菌藻类食品搭配吃。对于老人来说,*好睡觉前喝适量的白开水,以保证夜间体内水分的消耗。如果夜间有起夜的习惯,可以在起夜后喝点水补充水分。
责任编辑:李静 WWW.1168.TV 2011-4-28 14:2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