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男性易患白塞氏病的病因病机

健康知识2011-07-07 12:00:00777阅读

    古方中医**说:我国汉代医圣张仲景在所着的《金匮要略》一书中早就有过描述,并称其为百合狐惑病或狐惑病。而大多数白塞病病例集中在东亚、中东、地中海等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欧美国家极少,表明白塞氏病有地区性发病倾向。在日本,该病的患病率为10~15/10万,在我国北方,该病患病率不低于14/10万。
    我国男性易患本病的原因,多与白塞氏病的预防、遗传、微循环障碍,以及病毒、细菌、结核、梅毒感染,微量元素不平衡等因素与本病有关。以下是古方**从中医、西医不同的角度分析介绍:
    一.中医认为:
    1.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是温热毒邪蕴滞,而温热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外因是感受湿热毒邪,内因主要是脏腑功能失调,温热毒邪蕴于肝脾肾循环上攻于口、眼下注于外阴,引发本病。
    2.感受湿热毒邪火热并或瘀毒未进与湿灼相合或久居潮湿之地,湿毒侵犯肌肤蕴久化热,毒热内蕴,结于脏腑湿热毒邪循经上攻于口、眼、下注于外阴,损伤局部皮肤粘膜发为溃疡,若湿热困脾失健运,则见腹胀、纳差或胃肠道溃疡,湿热伤及血脉则肢体皮肤出现红色结节,压痛明显,湿热流于关节则见膝、踝、腕、关节肿痛。
    3.因情绪波动忧、思、郁、怒致肝气郁结、气瘀化火或过时肥甘厚味,酿成脾胃湿热,湿热影响心脾肝肾,而心气攻于舌,脾气攻于口,心脾湿热,循进上与口舌,则口舌生疮,肝脉赤目循绕阴气,肾开窍于二阴,肝肾湿热上熏形成眼疾,下注二阴之外阴部溃疡。
    二.西医认为:
    1.免疫因素:多年来的免疫学研究证实了自身抗体和免疫复合物的参与。近年又发现细胞免疫在白塞氏病发病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文献表明,白塞氏病患者血清中含抗口腔黏膜自身抗体,阳性率达72%~80%。其它多种抗体增高,如抗动脉壁抗体,组织损伤因子等,抗体的增减与病变严重程度有关。各种免疫球蛋白含量不同程度增高、补体增高、患者血清中可查出循环免疫复合的(cic),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等等都说明白塞氏病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涉及iii型(免疫复合物)和iv(迟发型)变态反应。
    2.遗传因素:本病有明显的地区和种族差别,不断有家族发病史报导。在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研究中,本病与hla-b5的有关的比例高达61%~88%。引起人们极大的重视。近来的研究指出hla-b51(b5的一个片段)可能引起中性白细胞功能亢进。在实验中发现,白塞氏病患者及hla-b转基因鼠所呈现的中性白细胞功能亢进具有与hla-b51表现显着相关的特点。此外,尚有hla-d与该病相关的报道。大多认为可能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
    3.其它因素:有报导白塞氏病患者循环障碍表现为微血管扩张充血,血管袢顶部瘀血、管周有渗出,模糊还有报导白塞氏病患者的纤溶功能降低,纤溶酶原和抗凝因子低下、血小板功能亢进、血沉加快,扒断因纤溶系统和微循环障碍破坏了溶血功能的动态平衡,导致血管病变。有人认为该病可能是结核病引起自身免疫病。致使多组织器官发生血管炎和血管栓塞。抗痨治疗后症状有明显改善。证实该病可能与结核菌感染有关。此外,还有白塞氏病患者细胞内铜、氯含量异常增高现象,指出有关环境因素和微量元素的影响。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7-7 17:25:01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