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心理性失眠特点
心理生理性失眠的标志为患者全神贯注于睡眠问题,而对于其他精神或情感性的关注降低到*低程度,慢性患者白天的幸福感降低,情感和动机恶化,注意力、警惕性、精力和对食物的关注能力降低,疲劳和不适感增加。并发症常见于催眠药过量、依赖或酗酒,患者日间常应用药物来控制躯体紧张,或过量应用咖啡因、滥用兴奋剂等试图控制过度疲劳等,均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患者常常表现出一种被动或失败的态度。
一般始于青年(20-30岁),中年期逐渐增多,少年儿童罕见。女性发病更为常见。患者内在的因素(刻意试图入睡的意念)为失眠的驱动因素,当患者不进行上述尝试时,如看电视、阅读或开车时即可能轻松入睡(称为无意识性入睡)。典型者可见应激性反应、躯体紧张与激动。患者经常否认存在应激性事件(而非失眠),但可常见生理性唤醒增强的表现,如肌紧张增高、血管收缩等表现。
责任编辑:宋娟 WWW.1168.TV 2012-2-7 9:0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