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衣御寒”养生法

健康知识2012-09-24 12:00:00553阅读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气候**通过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的观测分析,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以此进一步佐证“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日趋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也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也很有关系。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外温差则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冷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春捂,则容易受寒致病,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室内后,则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古人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悟和操作“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穿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可能地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真要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宜多穿衣,八月宜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该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进行衣食起居(“深秋”和“初冬”本没什么明确界线),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而对年老体弱者,或是一些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9-24 15:16:55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