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不太熟”的水煮鱼小心感染颚口线虫病

健康知识2012-12-24 12:00:001325阅读

  一名年轻女子出现皮肤荨麻疹,随后高烧、咳嗽,CT显示双肺多发斑片影,*终被确诊为颚口线虫病,也就是体内感染了一种叫颚口线虫的寄生虫,服用肠虫清一周后,该女子病情明显好转。**提醒,颚口线虫病一般都是吃了未煮熟的鱼、鳝、蛙等所导致,而该女子发病前曾有吃未煮透的水煮鱼片的经历。这也是南京报道的首例颚口线虫病患者。
  要预防颚口线虫病其实很简单,就是吃黄鳝、泥鳅、淡水鱼时必须烧熟。在70℃高温下,加热4-5分钟,颚口线虫必死无疑了。
  “在锅内滚一下的鱼片”惹祸吃了“不太熟”的水煮鱼,年轻女子先长荨麻疹后高烧据了解,该女子今年22岁,是南京郊县一名公司职员。公司雇了一名阿姨负责烧饭,她非常清楚的记得,7月份的一天,阿姨烧了水煮鱼,为了鱼片肉质嫩滑,阿姨说只要将鱼片在锅内滚一下即可,后来她感觉到,吃的时候不太熟。
  半个月后,这名女子先是感觉容易疲劳,然后出现皮肤荨麻疹,还伴瘙痒,她以为是过敏,并没在意。一个星期后,她开始发烧,开始是每天晚上低烧,也没引起注意,**后,体温越来越高,高达40℃,而且还出现了轻微咳嗽,随即到附近医院就诊,怀疑扁桃体发炎,挂了两天水,未见好转,医生建议胸片检查,胸片显示双肺斑片影,随即建议患者到医院呼吸科就诊。
  怀疑是寄生虫感染,根据CT显示的肺部影像,怀疑患者是金葡菌肺炎,但金葡菌肺炎患者常常起病急促,高热的同时伴严重的咳嗽、咳痰症状,金葡菌常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感染,而该患者全身皮肤完好无损,而且也只有轻微咳嗽。
  主任还通过患者的血象检查发现一个可疑之处,即该患者嗜酸细胞明显高于正常,而且随着病程进展越来越高,再详细询问,患者之前有过皮肤荨麻疹病史,有吃未煮透的水煮鱼片的经历。至此,**高度怀疑患者感染了寄生虫。
  呼吸内科为该患者抽取了血液,并立即联系了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研究所,将标本送到该研究所检测,结果显示患者颚口线虫抗体阳性。病因明确后,治疗就变得简单了,只要吃驱虫药就可以了,该患者自己介绍,仅服用一天的肠虫清后,每次大便时,都会排出一些杀死的虫体,浮在水面上,大约1厘米大小,呈蝌蚪状。
  颚口线虫会在人体内四处游走,“走”到哪害到哪呼吸科主任医师介绍,颚口线虫一般寄生在黄鳝、泥鳅、青蛙及淡水鱼身上,如果生吃或吃了未烧熟的这些水产品,颚口线虫会乘机进入人体,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可以在人体内存活好几年,而且会全身游走,游到哪里,就会对哪里的组织器官带来损伤。
  颚口线虫如果到皮肤,可出现皮肤游走性皮下肿块,伴发热、瘙痒,患者常以为荨麻疹。如果到肺部,可引起咳嗽、发热、胸痛等症状。到消化道,就会表现出腹痛、腹泻、便秘等。到胸部,可引起胸膜炎。到喉部可导致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到耳部可引起听力障碍。到膀胱系统可出现血尿、痒痛等。到眼睛可能失明。如果钻到大脑,可引起脑膜、脑组织病变,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严重者还会导致死亡。
  受到颚口线虫感染时,患者血常规检查会出现嗜酸粒细胞明确高于正常的现象。
  ■**提醒 吃水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煮熟今年5月,上海检验检疫局近期连续从9批次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进口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这是内地口岸**在进口黄鳝中检出颚口线虫。而外地也曾经有过报道,曾经有患者因为听信某位“养生大师”,生吃泥鳅感染颚口线虫。而本例患者是南京报道的首例颚口线虫病感染患者。
  主任介绍,要预防颚口线虫病其实很简单,就是吃黄鳝、泥鳅、淡水鱼时必须烧熟。除了蟹要烧足10分钟外,别的一般四五分钟就够了。根据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研究所的试验,在70℃高温下,加热4-5分钟,颚口线虫必死无疑了。
  颚口线虫是什么?
  颚口线虫颚口线虫属于线形动物门旋尾目颚口科颚口属。该属动物前端呈头球状,其上布满小棘,其余体表也布满小棘,体前部小棘呈鳞片状。
  颚口线虫已确定的共有10种,其中在东南亚报道5种,在我国发现的有刚刺颚口线虫、陶氏颚口线虫和有棘颚口线虫。刚刺颚口线虫寄生于猪胃内。新鲜虫体呈淡红色,表皮薄,可透见体内白色生殖器官。陶氏颚口线虫寄生于猪胃内。虫卵两端各具一个透明突起。有棘颚口线虫寄生于猫、犬、貂等肉食性动物的胃内。

责任编辑:王静    WWW.1168.TV    2012-12-24 16:03:31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