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 当心抑郁偷袭

健康知识2011-01-17 12:00:00686阅读

  糖尿病易患抑郁症 
  如果说抑郁症是“心灵的感冒”,这个“感冒”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一击。近年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的3—5倍,抑郁反复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8倍,64%的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的一年中有过一次抑郁发作。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不利于血糖控制,甚至会引发悲剧。
  是什么原因导致糖尿病患者抑郁症的发生率增高呢? 
  首先,糖尿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好的方法,患者必须时刻注意饮食管理,经常监测血糖,长期服药,有些患者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的患者认为,使用胰岛素预示着病情严重,因此心理压力更大,悲观情绪更重。 
  其次,如果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在5—10年内可能出现并发症,这时刻威胁着患者,必然使人产生恐惧、悲观和焦虑的情绪。 
  再次,长期治疗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心理压力会剧增。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时,皮质醇分泌亢进,大量的皮质醇会降低葡萄糖的利用,并拮抗胰岛素,使血糖升高,发生恶性循环。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中国学者的研究表明,性别、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并发症情况与糖尿病抑郁的发生率密切相关。女性情绪波动更大,患抑郁的危险比男性高。中年人承担着来自家庭、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压力,其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同样,糖尿病病程较长、并发症较多的患者精神压力及经济压力更大,抑郁的患病率更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女性、病程长、并发症多、血糖长期控制不良者,尤应注意排查抑郁等心理疾患并及时治疗。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合并抑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情低落,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躁动,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有些老年患者出现严重失眠、便秘、腹胀、食欲下降、心率增快、血压增高、心前区疼痛,还会出现诸如头痛、腰背痛、关节痛等以疼痛为主的症状,且服止痛药无效。当家人或医生发现糖尿病患者出现上述状况时,一定要警惕糖尿病抑郁的发生。 
  治病还要治心 
  糖尿病合并抑郁的治疗分为心理干预治疗和药物治疗两方面。 
  心理干预可增强病人的信心,消除疑虑与担忧。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家人和内分泌科医生要让他们多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让其明白只要控制好血糖,就能减缓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告诉他们,目前应该把自己的身体状况调整到*好,等待新的科学技术的到来。另外,要经常跟患者聊天,尽量转移其对疾病的过度关注。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家人要及时到心理科就诊。 
  糖尿病抑郁的药物治疗分对症和抗抑郁两类。对便秘、失眠的患者可给予促进胃肠蠕动药物及小剂量安定或者安慰剂治疗。抗抑郁药物包括三环类药物和5—羟色胺抑制剂。三环类药物可引起低血糖和高血糖,目前应用较少。5—羟色胺抑制剂能改善抑郁和血糖,不受年龄、肥胖和肾功能影响,副作用较小,可作为优选,但注意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17 9:16:13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