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月前宝宝不必忙补钙

健康知识2011-01-19 12:00:00568阅读

  以前的孩子从来不补钙,照样长得高高大大、体格强壮。如今,家长在孩子出生没多久就开始添加钙剂,却常常被医生告知:“小孩有佝偻病,赶紧补钙吧!”为什么越重视,生长发育反而越跟不上?究竟是补钙的问题,还是另有隐情呢?
  儿科主任解释,小儿佝偻病并不像有些医生说得那么高发,就算孩子有缺钙的表现,通常也不是因为钙摄入不足。“更多时候,我们发现是维生素D缺乏导致钙不能被吸收。所以,重点不应该是补钙,而应该是补维生素D,俗称鱼肝油。”据介绍,无论宝宝吃母乳还是配方奶,只要以奶为主要食物,而且吃得好,在4个月之前钙的摄入量都是足够的,不必额外添加。但为促进钙的吸收,从小孩出生后第2周就应补维生素D,补充量为每天400国际单位。
  孩子缺钙多是因为维D不足
  什么才是真正的缺钙,很多家长其实并没有搞清楚。一岁内婴儿每天需要的钙为400-800毫克。如果是三四个月之前的婴儿,按每次喝120-150毫升、每天喝6-7次计算,差不多一天要喝1000毫升左右的奶。由于每100毫升母乳里含有30-40毫克的钙,算下来1000毫升母乳就有300-400毫克的钙,足以满足小宝宝的生理需要。即使是喝配方牛奶,因其和母乳成分接近,含钙量也差不多。所以,只要孩子以奶为主要食物,吃得又好,就不会存在钙的摄入量不够的问题。
  缺钙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呢?他指出,除了摄入,钙要被身体吸收才能发挥作用。然而,钙的吸收必须依赖维生素D的帮助,这就意味着,只要维生素D不足,也是会缺钙的。所以,光给孩子补钙,不补维生素D,也是无效的。
  宝宝出生后2-3周就应补维D
  宝宝体内的维生素D可以有三个来源:一是从娘胎及母乳里带来的维生素D储备,二是经紫外线照射皮肤,将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3,再经肾脏代谢成为活性维生素D,三是额外补充鱼肝油,从而摄入维生素D。但在这三个环节中,可能会因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维生素D摄入。
  **指出,都市小孩少做户外活动,加上空气污染遮挡阳光,因紫外线照射不够而导致维D不足。孕、产妇不适时补充维D,也会影响宝宝的维D储备。若是家长又忽略了额外补充鱼肝油,孩子发生维生素D缺乏的可能性就更高了。
  如果要预防缺钙,应该从宝宝出生后2-3周就开始补充鱼肝油,因为这个时候从娘胎里带来的维D基本用完了,其实,妈妈们在孕期的后三个月和哺乳期间也应适当补充鱼肝油,并注意多带孩子出门晒太阳,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起码需要半小时到1小时。
  4个月添加辅食后应适当补钙
  孩子长到4个月大,开始要添加辅食了。由于辅食里含钙量相对较少,故建议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应适当补一点钙片。
  对正常发育的孩子,补钙一天1-2片(大概50毫克)基本已经足够,剩下的则*好通过食物补充,如多让孩子吃蛋黄、深海鱼、猪肝等高钙食物,牛奶也要坚持喝。同时,维生素D的补充也依旧不变,一天吃400国际单位即可。但对长得快及有疾病(如腹泻、感染、营养不良)的孩子要例外,因为长得快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钙和维D,而有疾病意味着钙摄入不够又吸收不好,如果不在医生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补充,只怕还是会导致缺钙,甚至引起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
  医生还提醒,不要把孩子不长个和缺钙画上等号。准确地说,钙缺乏会使骨头钙化不好,引起“变形”,而不长个可能和能量供应不足、生长激素缺乏有关,也可能有疾病的因素存在。其中的原因很复杂,建议先做检查,勿盲目补钙。
  Tips
  哪些症状是缺钙表现?
  小儿缺钙*常见的病变就是佝偻病。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骨的钙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方颅、肋缘外翻、鸡胸、X形腿或O形腿。一般来说,到达这种严重程度的病患不多,主要还是轻型佝偻病患者为主,可表现为晚上睡不好、容易兴奋、多汗、枕秃等。有这类症状要及早就医,切勿盲目补钙。补钙过多会导致便秘,还会加重肾脏负担,损害肾功能。若家长对孩子有这方面担忧,可通过查血和查小便,了解是否已经造成不良影响。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1-19 15:16:13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