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解说:茶为万病之药

健康知识2011-03-09 12:00:00956阅读

    很多人喜欢品茶,从中医的角度去了解茶可以发现茶为万病之药,常喝茶更有利于身心健康。
    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于宋代。中国茶文化糅合了中国儒、道、佛诸派思想,独成一体,是中国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芬芳而甘醇。
    茶不但是我国的传统饮料,也是治疗万病的良药。茶的发现*早是从药用开始的。战国时期的《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大意是说,在上古时代,传说中的炎帝,亲口尝百草,以发现为人类治病的植物,竟然一天之内多次中毒。但由于服用茶叶而得救。这虽然是传说,带有明显的夸张成份,但也可从中得知,人类利用茶叶,可能是从药用开始的。也说明了中医之先有茶后有药的历史。后世多以茶饮治疗**。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更形象地总结了茶的药理作用,书中说:“茶苦而寒,*能降火,火为**,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上升散,又兼解酒之功能也。”在中医的治病防病**,茶以其药性轻灵,药效持久,经济实用,服用方便等特点,在民间广为流行,已成为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历代医家和世人的重视。
    由于茶具有方便饮用的特点,中医往往把药当茶饮,药茶成为一种别具特色的中药剂型,也形成了以茶为主的治疗方法,也就是茶疗。中医茶疗是将单味或复方中草药代茶冲泡,煎煮饮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在中医治疗、辅助治疗、预防保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翻阅清宫医案,可以看到太医为皇帝及慈溪太后看病时,除使用中药汤剂外,也多开出一个药茶方,说明药茶在清代已广泛应用。
    养生秘诀:三杯茶保健
    喝茶要根据一天的时间不同和人的工作、身体状态来决定的,上午应该喝绿茶、午后应喝乌龙茶、晚上应喝普洱(熟普洱)茶。喝茶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养生,每天必喝的三杯茶,实际蕴含了调理脾胃的养生理念。
    上午喝绿茶在于使人阳气上升,心神俱旺
    “一天之计在于晨”,昼夜节律的阴阳变化表现为白天阳强阴弱,阳气趋于表,气机上升,早晨和上午是人体机能*旺盛的时期,绿茶,又称不发酵茶。绿茶清香,令人心旷神怡。绿茶的特性,较多的保留了鲜叶内的**物质。其中茶多酚、咖啡碱保留鲜叶的85%以上,叶绿素保留50%左右,维生素损失也较少,属于茶中之阳,因此具有帮助脾胃消化,将水谷精微物质输送到周身的作用,中医认为心主血,血舍神,说明人的精神是物质的,得益于血的滋养,血的生成又源于脾胃化生的精微物质,所以脾胃消化好了,人的精气神就充沛,绿茶助消化,养心气,饮之自然能保持上午的精力旺盛。正如《素问》说“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也就是人们经常说的提神醒脑作用。
    午后喝乌龙茶在于健脾消食,保持运化功能
    午后这一时间阳气渐弱,阴气渐升,脾胃功能较上午有所减弱,如《素问·脏气法时论》提出“脾病者,日日失慧, 日出甚, 下晡静”。中国的饮食文化是“早吃饱,午吃好,晚吃少”,因此中午的饮食中会有很多油腻食物,势必妨碍了脾胃运化功能,进而形成脾胃功能减弱。饮茶去肥腻功效自古受人推崇 ,早在《本草拾遗》中旧指出,饮茶可以“去人脂 ,久食令人瘦”。乌龙茶是中国茶的精品,以铁观音等为代表,属于半发酵的茶,茶中的主成分--单宁酸与脂肪的代谢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实验结果也证实,它能够刺激胰脏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减少糖类和脂肪类食物被吸收,促进脂肪燃烧,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尤其能够减少腹部脂肪的堆积。因此晚上喝乌龙茶,具有健脾消食,促进运化,减脂降糖的作用,是人体保健防病的佳品。
    晚上喝普洱茶在于护胃、补肾,安睡
    夜里阴气盛阳气弱,阳气内敛,气机下降,人体在一天的心理和形体劳作之后,气力消耗,已经疲惫,需要补气,调养心神,为明天的工作储备能量,这主要是通过调养脾肾来完成,晚上阳气衰,脾胃消化功能已减弱,加之有些人往往晚上吃的多,吃的好,这样对脾胃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中医认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晚上人的能量多用于消化,心神耗伤,神志不宁,对睡眠的影响也很大。如晚上过饱,或脾胃功能不好的人,睡眠大多受到影响,因此失眠的人很多。熟普洱茶,经过发酵后再加工而成,具有粘稠、甘滑、醇厚的特点,普洱茶进入人体肠胃形成膜附着胃的表层,对胃产生有益的保护作用,长期饮用普洱茶后可以起到护胃、养胃的作用。熟普中的咖啡因经多年陈放发酵,作用减弱,所以喝后不会兴奋,使人能够安睡。在适宜的浓度下,饮用平和的普洱茶对肠胃不产生刺激作用。普洱茶还有补肾固精的作用,热饮肠胃舒适,还可治疗尿频。
    爱喝茶的朋友们可以继续保持这个好的习惯,不喜欢喝茶的朋友可以试着品尝一些茶,我相信总有一款茶是适合你的口味的。

        责任编辑:陈江涛    WWW.1168.TV    2011-3-9 17:47:41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