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抗生素类使用不当会致耳聋

健康知识2011-05-05 12:00:00794阅读

    利尿药 此类药物的耳聋性反应率约为7%,如利尿酸、速尿、丁苯氨酸等,往往在使用较大剂量时才发生耳损害。而速尿对听力的损害较为隐匿,需注意提防,及时停药可能恢复。
    β受体阻滞药 心得宁、心得安、氯噻酮、美多心安、肼苯哒嗪等β受体阻滞剂也有不可忽视的致聋毒性。
    水杨酸类药 以阿斯匹林为代表,当每天用至6~8克时可产生头痛、眩晕、耳鸣、耳聋等毒副作用。大部分可在48小时逐渐消失,少部分损害不能恢复。
    抗疟药 此类药有奎宁、氨喹等。奎宁在治疗剂量时即可引起耳鸣、重听等反应,大剂量可能致聋,且为**性损害,不再恢复。氯喹长期大量应用可能引起严重后果—————**性耳聋。
    抗癌药 氮芥有神经毒性,大剂量应用使血药浓度上升较高时会损坏内耳细胞,是感音性神经耳聋的重要致因。长春新碱直接损害耳螺旋器。用于妇科肿瘤的顺铂大剂量时可致突发性耳聋。此类药物的总致聋率达25%~91%,但多为可逆性损害,停药后能逐渐恢复。
    预防药物性耳聋的关键在于合理使用上述耳毒性药物,其具体措施为:
    详问病史 详细询问患者及家庭中有无用药致聋史,注意药物个体易感性及家族遗传作用。病史阳性者,避免应用该类药物。在治疗中发生耳中毒现象,必须告知家族中有关成员,今后应禁止应用这类药物。
    保护内耳 应用耳聋性药物要保护内耳,若同时使用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泛酸钙或抗过敏药,对内耳能有一些保护作用。
    计划用药 制定剂量及疗程方案,剂量应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对老人、儿童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已有耳聋的患者更要慎用。妊娠期药物易通过胎盘进入血循环,胎儿血药浓度约为母体的一半,临床用药应警惕胎儿发生耳中毒。
    避免联合或连续应用多种耳毒性药物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利尿剂同用,或几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用,耳聋性作用明显增加。需联合用药时应掌握其指征。

            责任编辑:李静    WWW.1168.TV    2011-5-5 10:57:11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