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防御在于早

健康知识2011-06-21 12:00:00685阅读

    解放军第八一医院肿瘤中心副主任王琳教授在讲座现场提醒听课者,防治胃肠癌关键在于早。
    胃不舒服治疗无效要警惕
    王琳教授介绍,胃癌的发病因素目前虽不十分明确,但一般认为,胃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癌,与外界环境和饮食因素*为密切。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认为,胃癌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和饮食因素有关。她以饮食因素举例,熏烤食品含大量多环芳烃化合物,包括苯并芘等强致癌物质;饮水及粮食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偏高,此类物质可在人体胃中与胺类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腌制、霉变食物,胃癌高发区的粮食与食品受霉菌污染严重,患者胃液中多可检出霉菌及其毒素。饮酒增加胃癌危险性,白酒的作用*明显。酒精可损伤胃粘膜,损害和减弱肝的解毒功能,促进致癌物质的吸收。
    王琳教授指出,胃癌早期诊断困难。如果有下列情况者,例如:40岁以后出现中上腹不适或疼痛,无明显节律性并伴有明显食欲不振和消瘦者;胃溃疡者,经严格内科治疗而症状仍无好转者;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有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经内科治疗无效者;胃息肉>2cm者;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及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这些人都应该警惕胃癌的发生。
    高脂肪饮食不利肠健康
    结直肠癌与生活方式关系密切,例如高脂肪饮食和纤维素摄取过少,都可能导致结直肠癌症的发生。王琳教授分析说,近几年,肠癌发病的一个明显趋势是,运动少、生活条件好、经常坐着不动的人群成为高危群体,其中白领占这一群体的很大比例。
    王琳教授认为,白领人群的饮食偏精细,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不足,肥胖的人渐渐增多。长期过多摄入高脂肪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久而久之就容易诱发大肠癌。一般来说,早期大肠癌并没有什么特别症状,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大致包括大便带血、便后滴血流血、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变细、下腹不适、贫血等。如发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做正规检查。

        责任编辑:李振楠    WWW.1168.TV    2011-6-21 10:52:56

  • 郑 重 声 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广州金孚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1168医药招商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1168医药招商网http://www.1168.tv”。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1168医药招商网)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联系邮箱:1753418380@qq.com。
         合作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