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脏病变
如果周余生前不再过劳了,那他会避免猝死的命运吗?可能很难,因为心律失常一旦发生,由于电重构规律,即便除去病因,心律失常仍会发生。
电重构,即心律失常一旦发生,就能引起心脏的生物电生理结构发生多种形式的适应性改变,这对维持因心律失常而受损的心功能,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代偿作用。但是,这种结构和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在心律恢复正常后,又会让原来正常的窦性心律较难维持了,于是又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
如此恶性循环,渐渐地就会让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让人患上真正意义上的“器质性心律失常”。
运动员的情况就是如此。
运动员,几乎天天都要“过劳(过度运动)”,因此心律失常几乎天天发生,这时的心律失常,叫“早期心律失常症状阶段”,有的人几秒钟、有的人几分钟就过去了。也有的人这种短时间的心律失常症状一年之中会发作数次或数天,这时心脏并没有器质性的病变,心律失常一般很快也可以恢复正常。
但是,据有关研究发现,职业运动员、退役运动员,患有室性心律失常(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甚至持续性室速、室颤)的很普遍。
这就是“电重构”规律:早期心律失常不重视,势必会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猝死的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人过35岁(现在已呈年轻化趋势)人人都会发生心律失常现象。诱因,除上面谈到的紧张、过劳外,还有睡眠质量差、生物钟紊乱、生病、环境污染(特别是噪音、高频电磁场等物理污染)、更年期内分泌紊乱、吸烟、饮酒、药品等,极其复杂多样。
要防猝死,就要防“电重构”,就要从远离这些诱因做起。
责任编辑:季芸 WWW.1168.TV 2011-7-19 11:38:55